世人慌慌张张,只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压弯世人脊梁。
(资料图片)
不久前,一篇“星巴克几乎被失业男女占满”的热帖引发关注,不少人注意到,这些中年人通常拎着电脑,穿着polo衫或大厂制服,找一个圆桌角落,用自带的杯子接一杯开水,然后开始和电脑进行貌合神离的互动。
这个世界对中年人十分不友好。
用人单位不收35岁以上的,退休要延迟年龄,大厂偏爱应届高材生,上要养老,下要养小,“中产”、“失业”、“大龄”六个大字赤裸裸悬在他们的头顶,公司要是效益不好,这些老员工永远是第一批被“输出社会”的。
他们不是第一批失业的中年人,但却是最不能失业的一群人。
01.饭可以不吃,贷款不能不还
去年11月,一上海女子因被辞退后无法接受现实,几年如一日来到原公司楼下讲解金融业务,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该女子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介入治疗,。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突然的失业首先带来的是精神的巨大创伤,他们往往陷入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行,又或者是自己在公司的顺位过后。
因此,没失业的时候,去星巴克或许是一种习惯,如今没了工作,去环境高大上的星巴克成了一种心理延续。
从主管做到总监,36岁的小李几乎是和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而在他失业的这三个月里,他每天都假装正常上下班。
他原本的工作是根据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邮件解决用户的需求,而现在,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变为上午跑面试,下午改简历,本可以吃到的公司丰富的食堂午餐也变成了便利店的饭团包子,惯例咖啡变成了速溶或白开。
更甚的是,在星巴克“上班”的三个月里,他没有花钱点过一杯咖啡。
一开始他会用以前的积分兑换咖啡,后来他逐渐习惯于每天端着保温杯,向穿着工作制服的咖啡师说上一句“帮我倒点热水,谢谢”。
甚至恍惚间,他开始羡慕在咖啡台前忙碌个不停的咖啡小哥,他了解到黑围裙的咖啡师年薪有15万,是自己原本年薪的一半。
小李调侃,“失个业像搞特务一样,因为没给老婆存定期,还被她怀疑在外面有了情况。”
星巴克里,小李的“同类”还有很多,他们计算着每天的上下班时间、走出相应的步数,口罩时期被裁的人,没事还要去公司溜达一圈,就是为了防止被流调公开的行程轨迹“背刺”。
失业的第二重创伤,是突然的经济压力。
平日里西装革履的他们,带来了一场以家庭为单位的金融危机:
要说他们没钱,小孩吃的是高档奶粉,上的是国际学校,住着市中心的房子,参加的夏令营也全都在海外;但要说他们有钱,买了房子却背了一身房贷,家里老人生病了不敢住院,贵价的消费品更是不敢买。
他们的小资生活,几乎全靠每个月的工资死扛,一旦没了工作,后果可想而知。
当代中年人很爱“面子”。
他们不敢把失业的消息告诉家人,更没有办法向原来的同事朋友开口求助,中年人的世界,靠的是资源和圈子,而圈子靠的是工作,如果没有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人伸出援手。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地位,乃至家庭地位的一落千丈。
就像电影《东京奏鸣曲》一般,失业的高管父亲一夜之间沦为无业人员,他白天穿着脏兮兮的红色制服做着保洁的工作,晚上在厕所里换上西装再回家。
然而失业的事实还是让他失去了一家之主的尊严,他感到自己像一块被废弃的垃圾,最终在马路中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2.咖啡厅并不是“专治药方”
没有哪个中年人愿意“假装上班”。
《小欢喜》里的方圆失业后曾经感叹:“年轻以为自己是令狐冲,到了中年却变成了岳不群”。
仅今年1月,亚马逊裁员1.8万人,谷歌母公司Alphabet裁1.2万人,微软裁约1万人。到3月中旬, Meta再裁员1万人,Hulu北京裁员比例超过90%,IBM宣布暂缓招聘2.6万个后台岗位。
由于招聘标准提高、市场预期不确定性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就业形式愈发严峻,越多越多的人在小红书和知乎上请教如何“假装上班”,包括但不限于中年人:
在这些帖子下,一位网友的神评被高赞至前排:这些失业的男女,他们的孩子毕业后也可能面临和他们一起坐在星巴克纳凉的困境。
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精神幽闭恐惧”,专指整天因为没有工作而处处焦虑的症状。
咖啡厅是治愈他们的良方吗?
“空窗期就是游手好闲懒惰的代名词,认为人就应该工作”、“我失业自己也很难受,但不会去和他们说,即使说了他们也不会理解,只会说一些更加干扰我情绪的话”、“我的家庭是一个很严厉的家庭”......
面对伴侣、小辈的失业,长辈或亲戚多以埋怨的口吻劝他们“赶紧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加重他们的焦虑,与其在家受气,不如在舒适的环境里慢慢考量自己的未来。
有人把咖啡厅当避难所,有人把咖啡厅当预备的起飞道,至少坐在咖啡厅的电脑前,他们会感到很踏实。
29岁的Millie失业后,挥霍掉了自己的遣散费,荒废了整整一个月后,她选择通过换环境的方式改变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10点,她会去到星巴克端坐在电脑前写兼职稿件,在受够了职场内卷和精神内耗的情况下,Millie感到自己现在的精神状态无比松弛,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三个月下来,她决定把今年当做自己的“Gap Year”。
Gap Year,空缺年,常指毕业后或升学前的长期休息,而现在竟也适用于被裁员或离职的空窗期。
在Millie的Gap Year里,她完成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又给自己报名了雅思考试,还选择了2样技能考试去学习,虽然一天只能赚两三百,但也足够生活了。
“我决定过两天去Manner坐坐,换换环境感受一下,毕竟失业不代表失败,我们仍然要去接受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美好。”
很多时候停下脚步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哪儿有什么“星巴克气氛组”?大家不过是在经历职场失意,或正在努力改变现状罢了。
作家弗里德曼在《感谢你迟到》写道:人暂停的时候会引发思考。
与其在这个所谓的空窗期逃避现实倍感焦虑,不如尝试着让自己停下来,去学习、去感受、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毕竟当危机成为一种事实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储备力量,然后跑得更远。
参考:
中年失业的人们,正在涌入咖啡店……——紫金财经
没了工作的中年人,在咖啡馆假装上班——深燃
中年人的悲凉:周一,他们在星巴克“假装上班”——知乎
“我在星巴克坐了三个月”:那些假装上班的被裁中年人——甜薪工场-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