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丨摘“B”成功,生物类似药却成博安生物(06955)估值绊脚石?

2023-05-14 17:36:07

今年3月末,博安生物(06955)披露了其2022年财报。当期营收同比大幅增长225%达到5.16亿元的业绩,相较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一众还在首款商业化产品“孵化”阶段的企业,商业化表现亮眼的博安生物不可谓不突出。

公司也因满足了港交所关于18A企业《上市规则》第8.05条的三个要求之一,即“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为5亿港元”的收益测试而得以成功“摘B”。


(资料图)

虽说在亮眼财报和二级市场“摘B”加持下,博安生物一时风光无二,但其后续发展仍存在一定隐患。

逃不过的“集采”

上市不久的博安生物之所以能在商业化领域后来居上,大力发展生物类似药就是关键策略之一。

这一策略的“稳妥之处”在于,一方面,生物类似药不需要企业进行原研创新,研发风险和难度拉到很低;另一方面,随着重磅单抗专利到期,国产生物类似药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市场。博安生物正是通过实现商业化的生物类似药保障了公司短期内的商业回报及现金流,从而实现了业绩上的起飞。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除了博优诺和博优倍这两款已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博安生物未来三年内预计将有多个类似药产品陆续提交BLA。例如,肿瘤领域的BA1102(地舒单抗,安加维®生物类似药)、眼科领域的BA9101(阿柏西普)、代谢领域的BA5101(度拉糖肽,度易达®生物类似药)在中国已处于III期临床,其中BA1102也在海外开展临床。

先从已商业化的产品来看,博安生物的首款产品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安维汀生物类似药),其在2021年5月国内上市后,通过将产品授权给大药厂阿斯利康的销售方式迅速放量,并在2022年首个完整年度销售额达到约5.15亿元。

不过由于目前博安生物需要兼顾商业化和研发,因此其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大增,最终导致亏损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博安生物的的销售及经销开支2.14亿元元,同比增长296.5%,高于同期公司营收增幅;研发费用为4亿元,同比增长72.88%。

这也最终导致其当期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31亿元,同比扩大47.17%。

从目前来看,博安生物后续即将商业化的管线产品仍以类似药为主。但随着去年2月,广东药品采购联盟打响利妥昔单抗集采第一枪,到去年11月安徽省集采文件中利妥昔单抗赫然在列,生物类似药集采预期已越拉越高。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前,不包括PD-1在内,国内批准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品种共有6个,除了利妥昔单抗外,还有5个是: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曲妥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

其中,博安生物核心产品博优诺所处的贝伐珠单抗赛道是目前继利妥昔单抗之后,市场呼声较大、预期较高的下一个集采点之一。

通常来说,一类产品纳入集采需要满足市场竞争品类多、潜在市场大等特点,贝伐珠单抗赛道正好满足以上集采逻辑。

从市场空间来看,据统计,我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0亿元,CAGR为51.4%,2022年我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增长至约115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184亿元。而整体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我国拥有九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贝伐珠单抗,包括罗氏的参照药及八种国产生物类似药,其中便包括博安生物的博优诺(BA1101)。

参考去年广东省利妥昔单抗集采的产品降幅。来自罗氏、复宏汉霖、信达生物三家的利妥昔单抗中标,三家的占比分别是63.50%、35.11%、1.39%。其中,罗氏原研产品的降幅在16%左右,信达生物幅度达到59%。

而对标国内贝伐珠单抗市场份额,从2021年我国贝伐珠单抗销售收入来看,据统计,罗氏(安维汀)2021年销售收入为32.99亿元,齐鲁制药(安可达)销售收入为35亿元,分别占据36.66%与38.89%的市场份额,博安生物(博优诺)销售收入为1.59亿元,占比1.76%,其他品牌占比22.69%。

从市场份额来看,排行第三的博安生物以量换价的需求最大,若后续贝伐珠单抗进行集采,为确保中标,博安生物的产品价格降幅或将较大,但公司能否顺利以量换价还是个未知数。

“潜力股”产品或面临白热化竞争

今年3月14日和15日,博安生物-B股价分别收涨32.11%和2590%。15日当天,公司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到85%,拿下当日港股医药股最大涨幅。

究其原因在于,公司发布消息称,其一款在研新药--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BA9101)临床三期试验,现已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

仅完成受试者入组,公司股价便上涨超80%,足以看出市场对公司这一在研产品有着较高的市场预期和关注。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不断升高以及缺乏用眼常识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眼部疾病患者的人数将持续上升,眼科用药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因此,眼科领域也诞生了不少重磅新药。其中销售量排名第一的是再生元与拜耳合作的阿柏西普,2021年销售94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雷珠单抗(36亿美元)。

去年即使在疫情反复影响下,再生元的2022Q3财报依旧显示其在排除新冠药物抗体鸡尾酒REGEN-COV后的营收为29.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关键产品Eylea (aflibercept,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在美国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

但随着阿柏西普的有效成分专利在2020年正式到期,生物类似药也接踵而至。博安生物的BA9101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对于博安生物BA9101来说,介入国内眼科用药主战场,有机遇同样充满挑战。

首先,机遇来自原研药强势的市场开拓能力。原研药艾力雅在中国上市时批准治疗范围为成人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据悉,2022年艾力雅在中国销售额为6.54亿元,全球销售额为96.5亿美元,可见该药物的市场前景之大。

目前,BA9101遵循生物类似药相关研究指南进行研发,已经完成两者的临床前头对头比较研究,若最终验证其与原研药有效性、安全性相当并顺利获批上市,BA9101或将直接对接艾力雅的国内适应症市场并参与国产替代。

但凡事并不都一帆风顺。实际上,国内眼底病市场并非只有阿柏西普一个选择。近年来随着国内眼底病发病率提高,国内眼科用药市场销售规模在2021年首次突破120亿元。与此同时,细分赛道上的眼部血管病变治疗药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已从2013年的不到3亿元,到2021年突破37亿元,其中康柏西普、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均是主要品种。

其中,康弘的独家品种康柏西普自2017年进入医保谈判目录后,销售额快速增长,2020年成功超越诺华的雷珠单抗,登顶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眼科用药TOP1品种,2021年再有17%的增长,销售额首破15亿元。

另外,在去年4月底,齐鲁制药还提交了国内首个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说明即使在阿柏西普赛道上,除了原研药还有其他进度更快的类似药正参与竞争,待博安生物的这款BA9101未来上市,其面临的市场竞争或更趋于白热化。

也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在3月15日股价大涨后,市场对博安生物的态度趋于冷静,公司股价随之大幅下跌。截至5月12日,博安生物股价收跌16.48港元,较此前区间高点40港元下降58.8%。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