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闰正月吗?-天天快播报

2023-03-22 17:08:13

如下解答:

“闰正月”就是指一个农历年中有两个正月(一月),闰正月要比闰腊月要容易出现。


(相关资料图)

据相关统计,从公元1645-2644年间,闰正月出现6次,闰二月出现23次,闰三月出现47次,闰四月出现61次,闰五月出现74次,闰六月出现59次,闰七月出现51次,闰八月出现26次,闰九月出现8次,闰十月出现9次,闰冬月出现5次,闰腊月出现0次(闰月指的农历月份)。

历史上东汉时期,有过两次的闰正月的记载,分别是:东汉建武三年(27年),岁次丁亥,闰正月;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岁次丁酉,闰正月。从记载上看,这两年都是闰正月。

阳历是看着太阳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叫作太阳历,简称阳历。一个太阳回归年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

阴历是看着月亮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叫作太阴历,简称阴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朔望月)等于29.5306平太阳日。

农历是既看太阳又看月亮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叫作阴阳合历,简称农历。是在阴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发现,阳历、阴历和农历是有区别的。在民间固有的思想,认为阴历就是农历,完全是错误的。阴历论初一十五,天干地支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阳历,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太阳一回归年约为365.2422天,阴历一个月约为29.5天,一年12个朔望月就约为354天,相差11天。任其相差下去,就会与四季脱节,新年就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季节里。所以,农民使用存阴历是无法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不能够指导农事。

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但是,古人发明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

春秋时代的古人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

例如,阳历19年(19年×12个月)=365.2422×19年=6939.6天(含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

而一年有12个朔望月,6939.6天就是235个朔望月,用235÷12个月=19年余7个月。

因此,古人采用“十九年七闰法”来平衡阴历年和阳历年的长度,避免和四季脱节。

这种置闰的方法比较粗略,到了唐代李淳风的《德麟历》时废除了,改为“在缺中气之月置闰” 。也就是说,没有中气的月一律不能单独称为一个月,要闰一个月来保持原有中气的标志。

例如,2023年闰二月,这年农历二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这样二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二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二月”,用来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什么意思呢?

古代历法采用节气定法为“恒气”,又称“平气”。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而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例如,2021年冬至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9秒,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八号;2022年冬至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2月22日5点48分1秒,农历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号。从上面能够看出来,节气时间每年都不一样,时间是不均等的。

换句话说,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是个椭圆形,导致地球离太阳时远时近。到达冬至的时候,处于近日点附近,这时候地球运动速度的较快,从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需要的时间不到 15天。而夏至和冬至正好相反,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运动相对较慢,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用的时间会达16天之多。也就是说,采用“定气法”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

这样一来,两个节气的平均长度30.5天,要比一个阴历月29.5天长1-2天,长此下去,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按规定要闰一个月,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了解。谢谢您!感谢阅读。

如下解答:

有闰正月的,从公元前88年第一次闰正月到公元1640年历时1728年,共闰正月52个,约每33.23年闰一次正月。共51个间隔,最短间隔98个月,最长间隔1174个月。(接近于234的倍数)。间隔最多的是234个月,有22次;其次是469个月,有10次(约是234的2倍)占总间隔的80%。间隔时间最多的是18-19年,最长的是95年,最短的是八年。从1640年至今2022年,历时382年,未见过闰正月。而下一次闰正月要到2262年,壬寅年。

下面图表格是整理的闰正月的年份表,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如下解答:

有“闰正月”吗?

如果懂得了“置闰”的道理,就知道一定会有。

当然,从现在的“农历”历法来说,“闰正月”比较少,但原来曾经很不少。

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也有“置闰”。

然而,因其是纯“阳历”,完全按照太阳回归年长度制定历法,所以,一回归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折合为365.2422日。那么,每年365天所余的0.2422日,累积4年,基本为1日,这一天就加在4年一度的2月末,这一年就366天。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一个回归年为“年”,以月亮的一个“朔望周期”为“月”,一年有十二个月。

于是,问题就来了。

“朔望月”的平均周期是29.5306日。一年十二个月,六大六小,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满打满算为354日,比一个太阳回归年少11.2422日。

从甲骨卜辞看,殷商的人们,已经懂得“置闰”,一般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但有时候,也忘了“置闰”,或者“置闰”之后,仍有“余差”,因此当时亦有一年中两次“置闰”的情况。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实行了“四分历”,逐渐摸索出了“置闰”的规律,即“十九年七闰”,具体应用于历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7年。

中国的第一部“全国性历法”,是汉武帝颁行的《太初历》。这个历法,其实存在不小问题。当时的司马迁就很看不上,《史记·历书》中,他著有一个《历术甲子篇》,以七十六年为“一蔀”作为一个周期,二十蔀为“一纪”合1520年,三纪4560年为“一元”。所谓“纪元”即由此而来。

司马迁《历术甲子篇》,关于“置闰”,坚持了几个原则——一是十九年七闰;二是无“中气”的月份之后“置闰”。

“中气”,就是“二十四节气”中排偶数的“节气”。

之后的各代历法,基本遵循了上述原则。

司马迁从“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甲子”算起,在之后的的七十六年中,即有三次“闰正月”,为第十七年、第三十六年、第七十四年。

(司马迁《历术甲子篇》中的“闰正月”)

如果照此计算,大约每隔二三十年,就会有一次“闰正月”。

不过,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

第一,“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还不够精确。

第二,司马迁当时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确定,采用的是“平气法”而非“定气法”。

后来南朝的祖冲之,制定了《大明历》,将春秋战国时期“四分历”的“朔望月”长度29又499/940日,精确到29又2090/3939日,同时,也将“十九年七闰”精确到391年144闰。这就使“闰正月”相应减少了。

现在,仍然以“十九年七闰”来解释农历的“置闰”,是不准确的。

至唐代,僧一行改进了刘焯的计算方法,在《大衍历》中采用了“定气法”。

“平气法”,是将太阳一年的运行轨道平均分配而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时刻。刘焯和僧一行发现,太阳一年中的运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根据太阳直射的位置而非均分时间来确定“二十四节气”。

《大衍历》对后来中国的历法,影响深远,包括现在使用的《时宪历》,皆未离开其创立的基础。

“定气法”发现,“春分”至“秋分”之间太阳的运行需要186天;而“秋分”至“春分”之间太阳运行只需要179天。因此,“秋分”至“春分”之间,天数少,“节气”之间相距的日子短,如是便不宜“置闰”。

鉴于此原因,唐代之后,特别是沈括“新术”和郭守敬的《授时历》之后,“秋分”至“春分”之间,“置闰”就大大减少了,“闰正月”也就大大减少了。

可是,“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每年11日的“岁余”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每年累加,赶来赶去,仍然会有农历正月没有“中气”的年份,那就只能靠“闰正月”的“置闰”来解决了。

公历2262年“闰正月”就是如此。

如下解答:

有,但闰正月很少见,有资料报道过从公元年起曾有四次闰正月,下一次要过240年,即2262年,天干地支纪年与今年重和,也是壬寅年。

如下解答:

我不是行家,资料是搜集的,农历可以闰正月,很罕见,从18世纪——22世纪没有出现过,之后的25世纪和28——41世纪也没出现过,上一个闰正月是在公元1640年,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262年。

如下解答:

闰正月肯定是有的!农历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人们常说的三年一闰其实是不准确的。农村人普遍以农历出生日期为准,每一个农历日期也都对应一个阳历的日期,当新出生婴儿过周岁纪念日时,农历和阳历就对不上了,直到十九周岁、三十八周岁、五十七周岁等,也就是十九周岁的倍数那一年,农历生日同公历生日是一致的,即便不一致相差也只有一两天,很少有达到或超过三天的。

民间还有一句话三年等你个闰腊月,但在实际中基本上没有看到过闰腊月。在农历这个十九年的周期内,总共有七个闰月,这七个闰月到底是哪一个月呢,并不是第二个周期对第一个周期的完整重复,也就是说每一个月份都有可能被安排为闰月,从农历二月到十一月被安排为闰月的机会相对比较多。

上一次闰正月是在1640年,下一次是在2262年,距离不是很远了,但现在的人是看不到的。已经过去且距离我们最近的闰腊月是1574年,现在健在的人也没有人经历过,下次闰腊月出现将在3358年,这个日子看起来就更遥远了。

农历

如下解答:

可也是问的好,我小时就在想过年好,要是闰腊月过两年多好哇于是我就傻等啊等到几年世没闰腊月我哭着去找奶奶我要两年,奶奶过两年干啥我说要两压岁钱噢奶奶说没哭了在哭把年让老黑叼走了,过年时星星月亮都被老黑吓跑了,友友们说句笑话其实很简单,因为十二个月是已年为单位,谝日厉的不可能闰一月和十二月,所以没有闰一月和十二月的。谢谢老师

如下解答:

国那个月都有可能,闰月是按每节气来决定的,农历有二十四节气,而节气是十五天一个节气,农历每月为29或30天,如果某个月十八为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这个月后没了,,则下个月为闰月,因此,闰正月肯定有。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