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诗句1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7)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 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诗经·国风·邶风·终风》译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12)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3)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4)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5)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7)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8)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经·国风·唐风·葛生》译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
19)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诗句2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
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诗经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诗经《诗经大雅》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诗经》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诗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诗句3
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诗经·王风·采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诗经·小雅·采薇》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诗句4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云中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诗经》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诗经《诗经·卫风·有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诗经·唐风·绸缪》
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