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为丰收,献身科教育人才

2023-01-13 22:05:58

《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


【资料图】

【科学家手稿】

小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食用、种植历史。第一部出现小麦名称的农书是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汜胜之书》,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小麦的种植方法。而由我国小麦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和学生蔡旭编写完成的《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则是我国第一部小麦改进史的珍贵文献。

当时在重庆,他们既要克服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煎熬,还要时时躲避日机的轰炸,历经万难才得以成书,其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比较系统地总结了1913—1943年我国小麦改进工作的演进及其成效。从这部书的手稿中可以看出,其章节清晰、分类细致,翔实生动地记述了我国早期小麦品质与面粉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小麦的检验与分级、小麦良种的推广与麦作改进机关史略等,该书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从1917年到1927年的10年间,是金善宝从一个山村农家孩子,成为中国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最为关键的10年。也是他与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先驱、农学家邹秉文相处共事的10年。

金善宝自小在农村长大,中国广大农民遭受的苦难,让他立志振兴中国农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1917年,金善宝选择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当时,邹秉文刚从美国回来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农科主任。也许是从小走南闯北的经历,年少的邹秉文对于民族的苦难有着切肤的体会。这位只比金善宝大两岁的师长认为:“农业日趋衰退,而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则为严重的病虫灾害。”为此,1913年在康奈尔大学他毅然放弃机械工程专业,选择了当时的“冷门”专业——植物病理学,从此踏上了科学兴农、振兴民族的道路。邹秉文的决心和抱负令金善宝肃然起敬,也让他一辈子以邹秉文为楷模。

1920年毕业后,经邹秉文推荐,金善宝先后在南京皇城小麦试验场、东南大学农事试验总场任技术员。这个举荐,让金善宝与小麦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立志为中国农业教育和小麦科学奋斗终身的想法也在此时形成。

1925年,在邹秉文的关怀下,金善宝回到更名后的东南大学,补读了一年学分,完成大学全部学业,顺利取得农学学士学位。

1930年,金善宝留学美国,以老师邹秉文为榜样, “不图文凭,只求真知”的留学生涯,让他在康奈尔大学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作物育种和栽培理论,深入掌握了作物科学研究的各种实际操作技术。同时,金善宝目睹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差距,促使他发奋图强,更加坚定地走在兴农报国的道路上。

学成归国后不久,金善宝就被聘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在教学上,他摒弃严重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方法,经常启发学生和助手们要时刻注意到从中国的实际、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来考虑研究工作的方向。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讲求实效,应用所学去解决具体问题,将自己毕生研究实践中积累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人,倾其一生为祖国农业战线培育出几代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如今,在农业科研道路上已硕果累累的弟子们,仍记着他的教诲:“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在农业教育的岗位上、在农业科研的实践中,金善宝竭尽一生培养、扶持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才。他的工作不仅奠定、开拓了我国小麦育种科学的道路,也对我国整个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要问金先生他这一生最快慰的事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丰收在望的金灿灿的小麦”。

(钟卫宏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