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教育计划 篇1
一、教育目的
根据课程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学校;了解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通过入学教育课,为一年级小学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二、教育培训内容安排表
时 间 教育内容 具体要求及教育方法
第一节
1、安排座位
2、师生互相介绍情况
3、队列训练
4、熟悉铃声
第二节
1、熟悉校园环境
2、学习打扫卫生
第三节
1、针对前两节课出现 的共性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表扬好人好事。
2、训练课堂常规
第四节
1、学会卷铅笔
2、学会传递作业本
3、训练进校门时如何行礼、问好。
第五节
1、了解学校一日生活
2、初步了解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内容。
第六节
1、交代开学有关事宜。
2、总结培训情况,表扬好人好事。
叶城小学学生一日生活常规三字经
穿整洁,上学去,
戴领巾,多神气。
见同学,问声好,
见老师,有礼貌。
晨读书,巧记忆,
排好队,做早操。
铃声响,进课室,
摆好书,加文具。
听口令,就起立,
学知识,专心记。
要发言,先举手,
不插嘴,守纪律。
做两操,动作准,
吃饭时,不挑食。
下课了,做游戏,
不吵嘴,不逗闹。
果皮纸,不乱抛,
放学了,离学校。
值日生,忙清扫,
关门窗,别忘了。
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教育计划 篇2
首先,学部在体制上进行了创新,选拔吸纳了大批优秀高年级学生加入计划工作小组,为每个新生班集体选配了班主任助理,为每个新生宿舍选配了学长,要求高年级的学长们在学习、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为新生提供多项细致的服务,有力地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新生适应工作。其次,通过举办家长会、开学典礼等加强学部认同感教育。迎新当天,学部为每一位新生发送了一件印有学部标识的t恤衫,下午特地安排了主题为“大学生活三重奏——家长、学生、学部对话交流”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学部领导、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班主任代表、老生代表等详细地介绍学部相关情况,并详细解答了家长和新生的各种问题。9月12日下午,学部在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了XX级新生开学典礼,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储宏启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分别寄语新生,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大学时光,踏踏实实学习实践,勇敢担当起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的重任。老师们富有启发而平实幽默的讲话让所有新生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全面认识和规划,增强了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第三,大力资助新生班集体开展活动,加强入学适应教育。近期,每个新生班集体围绕“认识你我他,我们是一家”的主题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班会,让新生体会大家庭的温馨;资助每个新生班集体在中秋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联欢庆祝活动,举办好第一次班级活动;资助所有本科生参观国子监,引导大家了解中国教育历史,主动承担时代使命。
今后,教育学部将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围绕新生的交际、学习、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等能力素质培养,继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努力促使XX级新生以高起点和高标准顺利起航。
孩子从幼儿成为一名小学生,他的生活将发生突然的、巨大的变化,社会和家庭将对他提出许多新的要求。面对着新的生活和新的要求,您的孩子能较快的适应吗?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您知道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吗?您打算怎样配合学校的老师教育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成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来讲讲第一部分:孩子入学后,会遇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在适应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一、孩子的生活由“以玩为主”变为“以学为主”,从而产生了不适应小学学习的困难。
入学前幼儿的生活,是“以玩为主”的,游戏活动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上幼儿园的孩子,虽然有点学习内容,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的,学的东西比较简单,学的结果也不考核。他们玩得愉快,学得轻松,还感受不到学习的负担与压力。
入学后小学生的生活,是“以学为主”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一天至少要上四五节课,学习活动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系统学习”,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进行学习的,这一学习系统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而且要求每个小学生都要学会。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种“基础学习”,所学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得扎实、熟练。小学生的学习,很多内容是“符号学习”,如汉语拼音、汉字、数学、音乐识谱等,它们的字形不易识记辨认,意义抽象不易理解,给初入学儿童造成了学习的困难。总之,学习不是游戏,学习必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压力。
上面说的巨大变化,是在入学后突然发生的,难怪六七岁的娃娃一时很不适应。例如:有些孩子不懂得“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想玩而不爱学;有些孩子上课坐不住,好说好动,不知道专心的学习;有些孩子把老师的讲课当故事听,左耳听进来右耳跑出去,对学过的东西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和练习,虽然学了但没学会,更谈不上学得扎实、熟练;学习本来是有乐趣的,但对有的孩子却成了沉重的负担和精神的压力,不适应小学的学习成为一年级小学生入学适应的主要困难。
二、孩子由幼儿园(或家庭)来到学校,学校的集体生活对孩子提出许多新要求,从而产生了不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的困难。
在家庭中的幼儿,很少有纪律和规则的约束;上幼儿园的'孩子,虽然有一些纪律规则的要求,但要求毕竟不多不难不严格,生活环境比较宽松。孩子入学以后,学校里的纪律和规则,铺天盖地而来,《小学生守则》10条,《行为规范》20条,还有学校自定的《校内常规》几十条,孩子们简直是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六七岁的娃娃本来就好玩好动,又缺少自我控制能力,面对这么多的规则,记都记不清楚,怎么能严格遵守呢?
在家庭中的幼儿,很少有条件与更多的人交往;上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交往的人,只不过是三位老师二十几名小伙伴。孩子入学以后,经常交往的老师有七八位,同班同学四十多名,还有不常交往的几十位老师和成百上千的各班同学。孩子交往的范围扩展了,交往的内容丰富了,不光是一起游戏,还要合伙学习,过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生活,参加全校的升国旗、做早操、公益劳动和文体科技等活动。这样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使一些孩子很不适应,例如有的不敢接近老师,有困难也不主动求助;有的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有孤独感;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跟同学和睦共处、合伙共事;还有的经常与小伙伴争吵,甚至动手打人。
入学前的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有些家庭对独生子女实行不当的“过度保护”,致使有些孩子缺少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例如一些初入学的孩子,自己不会收拾学具整理书包,不会扫地撮土,渴了不去喝水,冷热不去增减衣服,游戏中不懂得回避有危险不安全的活动等。缺少自理自护能力给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潜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遵守纪律、与人交往和自理自护,是一年级小学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的主要困难。
面对着学前与学校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反差,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初期普遍有不适应的表现。在开学两周后,我们曾对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做过调查。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喜欢小学呢还是喜欢幼儿园?为什么?”全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说“喜欢幼儿园”,他们说“幼儿园老做游戏”,“还有许多玩具”,“小学老上课不能玩”,“又写又算手都疼了”。当问到“你现在羡慕谁?为什么?”一个孩子竟说“我羡慕我奶奶,她退休了不上学了,我什么时候退休呀?”
总之,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个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这种情况,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大多也如此。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当时称国家教委)合作在我国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笔者就是这项研究专家组的成员。研究结果认为:幼儿入学前一年,应对他们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儿童入学初一年,应对他们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两个阶段的教育重点,都是培养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为只有孩子的适应能力提高了,身心发展前进了,才能成功的、较快的适应小学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迈好学校学习的第一步,为一生的成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
新生
(1).刚出生。
《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2).刚产生;刚出现。如:新生事物、新生力量。
(3).再生;获得新的生活。
巴金《新生·五月二十五日》:“到了A地,你底生活史上又会翻开一篇新页了。你得到了新生,我和静淑都替你高兴。”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处处都浮跃着新生的喜欢。”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也没有完全杜绝 梁建 新生的可能性。”
(4).新生命。
鲁迅《<呐喊>自序》:“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孙犁《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现在正是春天,依然是桃红陌上,燕筑堂东,孕育着新生。”
(5).指初学的儒生。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6).科举时称刚考中秀才的人。
清梁章鉅《称谓录·秀才》:“今新进学为新生。”
(7).新入学的学生。
《光明日报》1986.12.19:“中国人民大学最近的一份新生心理发展水平调查分析报告提出,班主任要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断乳期。”
(8).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也指思想在现有阶段突破社会规则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