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安史之乱不久,大唐国力尚未恢复,却又有人发动了叛乱。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以为功劳大,朝廷有负于他,竟唆使回纥、吐蕃举兵叛唐。十月初,回纥和吐蕃的军队一直打到了京都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朝廷大为震动,宦官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逃离长安。但因两年前,吐蕃、党项军曾攻进长安,代宗出逃陕州(治所在今陕西陕县),所以大臣们激烈反对代宗这次再出逃。朝廷这才考虑抵抗之事,但大家都认为,打击叛军只有依靠老将郭子仪了。
当时郭子仪已奉命驻守泾阳。他是大唐名将,关内副元帅,那时已年近古稀。由于泾阳兵少,他命令部下将领严加防守,不要出战。这天傍晚时分,城外的回纥、吐蕃兵马悄悄地退守在城北的原野上,第二天他们又回到了泾阳城下。原来仆固怀恩在进军路上得暴病死了,回纥、吐蕃双方离心离德,都为了抢着当头头争吵不休。他们两军分营而住,回纥兵驻扎在城西。
郭子仪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就悄悄派部将李光缵等人来到回纥军营中,说服回纥与郭子仪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吐蕃。但是,仆固怀恩在哄骗回纥出兵时,曾造谣说代宗已死,郭子仪也被宦官害死了,所以回纥人不相信郭子仪在泾阳。他们说:“郭令公怎么会在泾阳?是你在骗我们吧?如果他老人家真的在泾阳,能让我们见一见他么?”
李光瓒回城汇报,郭子仪说:“目前,他们力量强,我们兵力小,不能以武力来获胜。我朝与回纥本来关系很好,感情深厚,不如让我去同他们谈一谈,也许能不战而和。” 将领们却认为这样做太危险,提出要精选五百名骑兵作卫队,跟随郭子仪一同前去。但是,郭子仪却摇头说:“我去是以理服人,这样做只能有害。”
郭子仪的儿子郭旰抓着马缰不放,对郭子仪说:“他们是虎狼,父亲你是大唐元帅,怎能将自己的血肉之躯送到虎狼的口中去呢!” 郭子仪说:“从今天的形势来看,若双方打起来,则不但我们父子都要牺牲在泾阳,而且国家也岌岌可危了。如果我亲自同他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也许能得他们的同意而撤兵,甚至联起手来赶走吐蕃,那就是国家的福分了。”
说完,郭子仪用马鞭打了一下郭旰的手,喊着:“去吧!”就同几名骑兵开城而出了。 来到回纥营前,郭子仪命人向回纥军中报信说:“郭令公来了!”回纥兵大惊。他们的大帅,名叫药葛罗。他拿着弓,搭着箭,做出准备发射的样子,立于阵前。 郭子仪解下头盔,脱掉战袍,丢掉手中的枪,一个人向回纥军前走去。回纥的酋长们见了,互相招呼说:“真是郭令公!”于是纷纷跳下马来,围着郭子仪拜下去。郭子仪也跳下马来,走向前去握住药葛罗的手。
双方寒暄后,郭子仪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说:“你们回纥在帮助我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我们大唐对你们回纥的报答也不薄。你们为什么要违背盟约深入我国境内,侵扰我们的地方,抛弃以前的功业,结下新的冤仇呢?背弃恩德而帮助叛臣,为什么如此愚笨呢?仆固怀恩背叛大唐君王,抛弃他自己的老母亲,这种行为连你们回纥也是不能容忍的呀!今天我挺身而来,任凭你们把我抓起来杀掉,但是,我的部下是一定要同你们死战到底的。”
药葛罗连忙回答说:“仆固怀恩欺骗我们,胡说大唐皇帝已经死了,你郭公也已经不在世了,因此我们才敢和他同来。现在既然已经晓得大唐皇帝仍在长安,你郭公又带领兵马在此地,我们怎么肯同郭公你刀兵相见呢!” 郭子仪趁机向他们解说道:“吐蕃不讲道理,他们乘我大唐有困难,竟不顾两国之间有甥舅之亲,公然蚕食我们的边境地区,烧城杀民。他们抢掠的财物多得无法运载,马牛猪羊等牲畜长达数百里,漫山遍野。不过,这可是老天爷赏赐给你们的。如果大唐和回纥联合起来击败吐蕃,那么,他们所抢的东西就是你们的了。所以为你们着想,怎么样才更有利呢?机不可失呀!”
药葛罗说:“我们被仆固怀恩骗了,有负郭令公。现在我们回纥要为你尽一份力,打败吐蕃来感谢你,弥补我们的过失。但是,我们有一个要求,仆固怀恩的儿子是我回纥可汗的小舅子,希望赦免他,不要杀害。”郭子仪同意了。 回纥将士一直分成两翼在旁边观看,这时稍稍走向前来,郭子仪的部下见状也同时向前移动。郭子仪挥手让他们退后,便拿酒与药葛罗他们共饮。药葛罗让郭子仪先执酒为誓,郭子仪以酒洒地,立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谁负此约,阵前身亡,家族灭绝!” 药葛罗也以酒酹地说:“我的誓言与郭令公完全一样。” 郭子仪终于同回纥订定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一消息,当天夜里就逃走了。
六代祖
六代祖:郭智,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末仕至秘书郎、中山郡太守、郢州刺史。(参见《隋郭荣碑考释》)
五代祖
五代祖:郭进,西魏同州司马、隋太仆卿郭徽弟。(参见《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高祖
伯高祖:郭荣(547—614),字长荣,隋太仆卿、安城县公郭徽之子,隋左光禄大夫、右候卫大将军、蒲城郡公,赠兵部尚书。(参见《隋郭荣碑》、《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高祖父:郭履球,郭进之子,隋金州司仓参军。(参见《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可校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曾祖
曾祖父:郭昶,履球之子。生于隋唐之际,官至凉州司法参军。(参见《郭公庙碑铭》、《元和姓纂》)
祖父
祖父:郭通,郭昶之子,唐永徽年间(650—655),官至京兆府美原县主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二月,因郭子仪之故,追赠兵部尚书。(参见《郭公庙碑铭》、《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父母
父亲:郭敬之,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历任渭州、吉州、绥州、寿州等四州刺史,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二月,因郭子仪之故,追赠太保,追封祁国公,谥号“贞懿”。
母亲:向氏,怀州河内人,初封平原郡君,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追赠魏国夫人。
兄弟
兄长
郭子琇
弟弟
郭子云
郭子瑛
郭子珪
郭幼贤
郭幼儒
郭幼明,曾任少府监,死后赠太子太傅。
郭幼冲
妻妾
王氏,京兆万年人,封琅琊县君,进封太原郡君、霍国夫人,衮州大都督王守一之女。
李氏,鄯州乐都人,封凉国夫人。
张氏,封南阳夫人。
韩氏,封劲节夫人。
赵氏
子女
儿子
郭子仪有八子,据《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有六子是夫人王氏所生,但长子郭曜墓志称霍国夫人王氏为“继亲”,故未知六人中王氏亲生子有几位。
郭曜,曾任开阳府果毅都尉,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历任卫尉卿、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封太原郡公,后袭封代国公。死后,赠太子太傅,谥号孝。
郭旰,在讨伐安史之乱时战死。
郭晞,曾随郭子仪收复两京,战功卓著。历任鸿胪卿、殿中监、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封赵国公。死后,赠兵部尚书。
郭昢。
郭晤。
郭暧,娶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检校左散骑常侍、太常卿,初封广阳县男,进封清源县侯,后袭封代国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又赠太傅。
郭曙,曾任司农少卿,后在朱泚之乱中立有战功,擢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封祁国公。
郭映,太子左谕德。
女儿
《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但据《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王氏生有八女。
长女,嫁成都县令卢让金。
二女,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孺。
三女,嫁卫尉卿张浚。
四女,嫁殿中少监李洞清。
五女,嫁司门郎中郑浑。
六女,嫁汾州别驾张邕。
七女,嫁和州刺史赵纵。
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
孙子
郭锋,郭曜之子。
郭钢,郭晞长子,曾任朔方节度使杜希全的幕僚,代理丰州刺史,后叛投吐蕃被拒,被送往京师赐死。
郭钧,郭晞次子。
郭鐇,郭晤之子。
郭铸,郭暧长子,袭封代国公。
郭钊,郭暧次子,升平公主所生。历任左金吾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邠宁节度使、司农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中尹、兵部尚书,唐文宗时,加授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太常卿、检校司徒,死后赠司徒。
郭鏦,郭暧第三子,升平公主所生,娶唐顺宗之女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检校国子祭酒、右金吾将军、太子詹事、闲厩宫苑使,封太原郡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
郭銛,郭暧第四子,娶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郭氏,郭暧长女,升平公主所生。唐宪宗贵妃,唐穆宗生母,后被尊为皇太后,谥号懿安皇后。
后裔
郭宝玉、郭德海、郭侃,三代皆为大蒙古国将领。
郭秀:明洪武初年,郭秀受命南征得胜,官至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