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扇分别是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浙江的绫绢扇。
波折式
大小骨俱作弯曲如水波蛇行状的扇股。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如水波起伏,饶有趣味。此款多见于九档至十六档大扇,材质多竹或乌木。大骨一般不再施以雕刻,虽然也是一个特别品种,但并不算十分难得。80年代以后,有些地区又恢复生产,但精细生动的趣味已荡然无存。
真丝折扇
此款扇子属于折扇工艺的一种,唯有不同之处是扇面处理及扇骨处理不同,扇骨造型别致有镂空雕刻及机器冲花二种区分,扇子造型别致精巧,扇骨镂空部分,恰巧形成扇骨空白处的点缀,扇子折合28方,扇面叠合均匀平整,扇子边骨和扇芯对称,折纹较多是扇子中很长见的一个品种,后因安徽(艾子牌)制扇工艺改造出现了用真丝面料制成的折扇,取名真丝折扇。
和尚头
此款式起源亦甚早。扇股聚头处成一圆球如和尚头,故名。此式明代已有,称圆头或大圆头。因如今扇股根为圆弧形者甚多,为避混淆,取此俗名,也十分生动。和尚头多见于十六档大扇,也有九档、十一档大扇股。秋扇极少有用和尚头的。和尚头可全由扇股一种材料“聚成”,也可在两侧加扇钉处镶两片异质材料,如竹股镶乌木、镶象牙、镶紫檀等。和尚头扇股价格较高,即使朴素无工,也常超出其他同等材质的扇股价格。
集锦式
集锦扇可用普通扇面扇骨,也可用集锦扇面,也可用于专门的集锦式扇骨。集锦式扇骨不穿在扇面里,而是夹住扇面--露在外的扇骨便起了分割扇面的作用。但是,一般并不是所有的扇骨都是露在外面,而是每隔若干根露一根在外,根据扇面空间分割的需要。
尖头式
聚头处尖削如矛头的股式。明代称“尖根”。此款仅见于十六档竹骨大扇,但以精巧细致为特点,竹材质量甚为重要。
日式
日式扇骨为九档或十一档。大骨窄,与小骨相仿,仅梢部较粗。穿上扇面后扇面侧面露于扇骨之外,大骨虽窄但仍可施以各种雕工。
如意头
仅见于九档和十一档大扇。边骨形状似一柄如意。常用材料有乌木和黄杨,多雕刻镂空。
螳螂腿
因扇股大骨的形状上较粗下很细如螳螂腿而得名。此款较为多见,但有精粗高下之分,几乎都为竹股。
细梢式
这是秋扇所特有的扇股款式。穿入扇面的骨梢尖细,露在外面的部份宽而圆转,扇骨之间不露缝隙,多为二十档扇所用,材质有竹、棕竹、乌木、玳瑁、象牙、兽骨和牛角等。
鱼尾
近扇钉处大小骨一齐内凹成束腰状的扇股。因外形像鱼尾而得名。仅见用竹质者,因此需烘弯扇骨,扇骨执手处又极细,故常选竹材中极致密坚韧者,以保持其夹紧扇面的弹性。这是一种颇为罕见之品,1949年以后不再有人生产。
直式方头扇
直式方头扇股是折扇中最早出现,使用也极广泛。其造型为一长而窄的梯形,简洁到无可再简。有时两侧边并非真正直线而略内收。民国间生产的直式扇股常以“仿古雅扇”相号召。直式扇有一个简便之处,就是装扇面时不必太多考虑扇面的长短。其他款式的扇股装扇面有一定长短要求:太短不雅观;太长需切去部份,而许多藏家因不舍得破坏扇面书画的完整性,宁可不切,拖长一段,也不美观。直式扇无此问题。
木质旅游扇
有木质扇骨或者有竹制扇骨组成,风景图案或者人物等等图案直接印制在木制的扇骨上面,端头有布质材料链接而成,图案清晰可见,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有23根扇骨组成。具有一定的旅游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可以当做礼品送人。2013年正式开发国内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