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狡兔三窟怎么造句?

2022-11-25 15:23:36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一般来说,中国的成语都是来自一些历史典故,而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来源的就是左传中,故事的主角则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就是当初的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据说当时晋献公听信了一些诽谤太子的流言,就把太子杀了,后来他又怀疑重耳有夺王位的嫌疑。

当重耳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害怕父亲真会找上自己,就赶紧出逃,出去寻找活路。自从重耳离开晋国后,他在外面漂泊了19个年,这期间他曾经去过楚国,当时的楚王,也就是楚成王很热情的招待了他,而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段时间。

有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正喝的高兴的时候,楚成王对重耳说,你是晋国王子,迟早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国家,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国家,并手握重权,你会怎样报答我呢?对此,重耳回答说,楚王你肯定在开玩笑,楚国这么多美女,这么好的生活,基本上晋国有的楚国都有,晋国没有的楚国也有,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给你。

但楚成王并不这么认为,他当时就对重耳说:“话不能这样说,因为你在危难的时候我收留了你,你肯定要表示一下回报我。”当时重耳回复到,如果他真的回到晋国手握大权之后,日后如果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了,我会退避三舍,意思就是向后退90里,当做是当初收留之恩的回报。

造句

1、尽管这帮歹徒狡兔三窟,但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2、尽管犯罪分子狡兔三窟,但仍然被干警们一网打尽。

3、如今罪犯都是狡兔三窟,我们必须严加防范,多布几个点严阵以待。

4、那些毒枭狡兔三窟,到处流窜,让警方经常扑空。

5、我能够在动乱中逃脱出来,全靠平时有准备,所谓狡兔三窟,就是这个道理。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