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后是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准确的说,在三国之后是西晋,当时是司马炎取代了曹魏的政权,建立了西晋,在灭掉吴国后,成为了大一统王朝,之后由于游牧民族政权内迁起义,西晋王朝覆灭。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三国的灭亡顺序分别是蜀,魏,吴,最初是由魏南下,灭掉了蜀国,当时的君主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由此还发展出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后来自东汉就十分壮大的司马家族逐渐的掌握兵权,直到265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魏国也因此灭亡,直到280年,西晋南下灭掉吴国,才真正的完成了统一。
但是在西晋时期,西北疆域的少数民族逐渐内迁,而西晋的占田制征税严苛,在加上官员欺压,而且有很多少数民族人员被征为地主的奴婢,导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到了西晋后期,激起了不少大规模起义。
最后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逐渐壮大,并建立国号汉,后来在311年,刘渊的手下石勒逐渐的攻陷了洛阳和长安,直到316年,西晋才完全的灭亡。
大司马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
汉武帝于元狩四年置大司马,以代太尉之权。后汉光武帝为了削弱三公权力,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末年,大司马与三公并设,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明清以大司马为兵部尚书的代称。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应劭曰:“司马,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百官公卿表》)。韦昭《辨释名》曰: “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