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内容
《彼得大帝》这部长篇小说分三卷,第一卷发表于1930年,主要描写了彼得为争取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宫廷贵族之间的倾轧,描写了彼得为促进国家西欧化而采取的最初一些措施;第二卷出版于1934年,描写了彼得为夺取水域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西欧各国之间的冲突,描写了彼得为准备“北方战争”而从事的外交和军事活动。
《彼得大帝》一、二卷仅仅是第三卷的一支序曲,而第三卷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部分,它将描写彼得大帝的立法工作和改革活动,描写俄国军队保卫尤里耶夫和纳尔瓦城的英勇斗争,还将描绘国际上的叱咤风云和西方一些国家――法国、波兰和荷兰的绚丽多姿的图景。读完《彼得大帝》,你会对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历史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
《彼得大帝》作者
1883年1月10日,阿·托尔斯泰生于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一个贵族家庭;1901年在圣彼得堡学习工程,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1917年迎来十月革命,出于困惑和恐惧,于1918年秋离开祖国,流亡巴黎,1921年又移居柏林,其间著有自传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之后的岁月里,托尔斯泰写了许多出名的小说,1945年2月23日病逝。
争议
统治方面
彼得的统治也使农奴丧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志,他坚定的推行阶级分化的措施且坚信:“把农奴绑在这块(土地)单位上,就好比市民从事贸易或手工业一般,农民是必须束缚于这块土地之上。”彼得赋予地主相当广泛的新权利,包含农奴未经地主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农地,另外彼得向工人阶级征收相当多的税目,使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反而转移到工人阶级之上。
改革方面
彼得也有少数的改革措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例如他建立了农奴阶级(serfs),也就是国家农民(state peasants),比起其他国家的农奴,他们可以向国家纳税以拥有较多的权利,并且在大城市设立国家批准的手工业商店,这个灵感来自当时的海权强国——荷兰,这些商店替军队提供工业制品,甚至在后世考据到当时的文献,彼得的顾问团曾建议他废除农奴,赋予农民有限自由(limited freedom)的权利,惟真正解放农奴的时候是在两个世纪后的俄国革命,然而从后人的眼光看来彼得把农奴和奴隶之间的差别拉开,效果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毕竟农奴在没地主的同意下是没有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