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三观作用
对个人而言,形成良好三观有利于发展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可以促使人全面发展。对社会而言,社会可以形成良好氛围,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国家而言,可以促使国家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祖国繁荣昌盛。
简介
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
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据“维摩经文疏”卷二一就别、圆二教,以简别三观之相,举出别相、通相、一心等为三种三观,即:
1.别相三观:
即历别观于三谛。若从假入空(空观),仅得观真谛;若从空入假(假观)仅得观俗谛;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真、俗二谛。此别教之三观。别教认为三观尽不相同,且为依序渐观,故又称次第三观、隔历三观。依次可断除三惑而得三智之妙论。
2.通相三观:
即于一观中,圆解三谛。若从假入空,知俗假是空,真谛中道亦皆是空;若从空入假,知俗假是假,真谛中道亦皆是假;若入中道正观则知中道是中,俗假、真空亦皆是中!即以一观而皆通为通相三观。
3.一心三观:
即一念心中而能圆观三谛。观一念心毕竟无,净若虚空为空观;能观之心、所观之境皆历历分明为假观;虽历历分明,然性常自空,空不定于空,假不定于假为中观!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为一心三观。
上述通相三观、一心三观,即指圆教之三观,圆教认为三观乃一念心中,融合空假中三谛之真理,称圆融三观、不次第三观。又因观之对象,在一念心,故言: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而为即空、即假、即中之观。此即破执心(空),以一切现象似有(假),体达绝对世界(中),而在一念中作观为旨趣。
对此一念,宋代山家派,指此一念为妄心,但山外派则认为是真心!山家派视观之对象(境)为妄心的有力理由,乃根据“摩诃止观”卷五上,三科拣境(区别)说。即在决定观之对象时,要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三科境界。先在三科中取五阴,复在五阴中取识阴,又在识阴中取第六识心王,为作观之对象,此系直取凡夫妄心为观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