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是由谁主持的 探花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2022-11-17 16:32:38

殿试由皇帝主持,是科举时代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皇帝一般不会参加会试的,殿试的话一般要看皇帝的心情,比较负责的皇帝会自己出卷,然后亲自参加监考,一般会在主殿上进行。三甲也是皇帝点的,要是会试的话,只是选拔进士,殿试才是定名次的,也就是皇帝亲自出题,然后定名次。

中了进士就有做官的资格,从此就步入了上流社会,状元、榜眼、探花,是殿试皇帝钦点的前三名,是天子门生,身份更加尊贵,万人景仰,前程不可限量。可以说所有的进士都是皇帝的学生,在古代各种师生关系复杂的时候,皇帝要是把握好一点,新进官员就会有归属感,这是很重要的,是维持皇帝统治的基础,皇帝一般都会参加。

社会影响

“探花”虽然代表了第三人及第。名位在“状元”和“榜眼”之后,但“探花”与“状元”、“榜眼”一起统称为“三鼎甲”。如鼎之三足,撑起了科举考试这一选才大鼎。鼎甲是进士之首,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探花”同样是天子门生,是一甲及第,是十分难得的荣誉。也是成千上万举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何况“探花”与“状元”、“榜眼”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只是因皇帝的好恶而名序有先后。不能笼统认为“探花”就比“状元”、“榜眼”低人二等。例如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榜探花孙曰恭,原拟其为一甲第一,不料成祖发觉“曰恭”二字写在一起读“暴”,心中不悦。又见一人名为邢宽,便道:“孙暴不如邢宽。”遂定邢宽为一甲第一,孙曰恭为一甲第三。能说孙曰恭就不如邢宽吗?又如北宋真宗咸平六年(999年)孙暨榜探花钱易,17岁曾举进士,三篇文章一挥而就,未过午即交卷,主考官厌恶他年轻气盛,他因此落选。第二年,他又应试,在礼部试名列第二,他感觉应当第一,认为有人故意压制,便在《驭六马赋》中含沙射影、意在讥讽。宋真宗不喜欢钱易这种苛求于人的狂妄态度,又将他降为第三。再如宋代的秦埙,因是秦桧之孙,也被高宗从第一降为第三。由此可见,谁为“探花”,是由种种偶然的因素决定的。并非都以辞赋、策论分高下。

时至今日,废除科举制度已有100多年,科举考试早已烟消云散。惟独作为科举终端产品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却历久而不衰。近些年来成了频繁使用的词汇,在体育、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成为第一、第二、第三的代称。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