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即指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和农历并不同,农历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以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因此每四百年中就有97个闰年。
我国的阳历主要分为四种,即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干支历即为天干地支,是论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是阳历。干支纪日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纪月,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
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
天历,其实是十二气历。在北宋数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太平天国所颁布使用,后又传至英国,当代任用此法统计农业气候和农事生产的依据。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
语源
关于富士山最早的记录是《常陆国风土记》中的“福慈岳”一词。其他也有多种叫法,也有古文献中表记为不二山或者不尽山。此外,《竹取物语》中也有相关记载。也有说法称富士山的称呼是从“フジ”这一形容长山体斜面的大和语言中转换而来的。作为近代以后的语源说,宣教师バチェラー称富士山名字是由形容“火を喷く山”的阿依努语“フンチヌプリ”演变而来。但是,这个说法也遭到了反驳,称这个词由用来形容镇坐在围炉中的火之姥神的词语“アペフチカムイ”而来的误解。其他语源说法,有称来自于马来语,马奥利语,原波利尼西亚语等等。
明确记录了“富士山”这一词的是来自于骏河国的都良香所著的《富士山记》,称“山を富士と名づくるは、郡の名に取れるな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