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月食的过程是什么?

2022-10-26 16:05:27

日食的形成其实很简单,就是当月球、地球及太阳它们三个均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便会产生日食的现象。

相信我们都看过日食,当太阳经历不同的形状变换时,我们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其实早在民间的“天狗食日”一说就很好地说明了日食这个现象。那么你知道,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吗?

01

日食,也可以称作“日蚀”,是一种天文学现象。日食的过程非常地壮观,所以每年发生日食现象时,都会有一大批人来观看。产生日食的前提便是要将月球、地球及太阳三者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民间将日食的全过程称为“天狗食日”,非常生动形象。但是要注意,观看日食时不可将眼睛直视太阳,轻一点的话,会有短暂性失明。严重的话,就会导致永久性失明。

02

根据日食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又可将其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等四种现象。

03

所谓日偏食,就是指月球处于太阳及地球这两者之间成影的一种现象。在观看日偏食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要购买专门的观测镜。如经济条件有限,可将相机中不用的废旧胶片拿来观看,效果都是一样的。但要拿到两片及以上才不会产生危险。二是观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看个十来秒钟,休息几分钟再看为最佳。尽量做到保护好眼睛。三是在附近的池塘边观看时,不能直接观看水中的倒影,虽然水中的光线是偏暗的,但还是会给眼睛造成巨大的伤害。四是如有非常专业的观测设备,如寻星镜,在观看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加滤光片。

04

日全食,与日偏食相对应。是指太阳被月亮完全遮住所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一般来说,日全食的形成分为五个过程,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观测日全食,要注意三个条件:一是要在日全食发生的中心地带,二是日全食的持续时间在三分钟以上,若要观看,需提前计算好时间。三是要确保天气的良好。如有不测,是不能观看到日全食的。

05

日环食,是指月球不能完全遮盖住太阳的现象。与日全食一样,它也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和复圆。观测日环食时,同样要保护好眼睛。选择恰当的滤光片,并且确定好适当的观看地点。注意观看时间。

06

全环食,是指日全食和全环食同时出现的过程,也称之为“混合食”。当全环食发生时,会先后出现环食、全食、环食的过程,所以全环食出现的概率是极少的。

月食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1. 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 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 食既(仅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原因: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的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同样的道理,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朝阳与夕阳不是白色的,而根据高度因为大气折射程度不同,呈现橙色或红色。)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6. 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食甚时如月球恰和本影内切,食分等于1。食甚时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1的数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径进入半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来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觉察到。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