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
牛有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皱胃附有消化腺体,可分泌消化酶,被称为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也是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器官;网胃位于瘤胃前部,主要功能如同筛子,起到了过滤的作用;瓣胃的主要功能为吸收大量水分、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然后将较稀部分输送到皱胃。
牛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也是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器官,瘤胃是迄今已知的降解纤维物质能力最强的天然发酵罐。网胃位于瘤胃前部,实际上这两个胃并不完全分开,因此饲料颗粒可以自由地在两者之间移动,网胃的主要功能如同筛子,起到了过滤的作用。瓣胃的主要功能为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然后将较稀部分输送到皱胃,同时吸收大量水分。皱胃附有消化腺体,可分泌消化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因此被称为真胃,同时也被称为“腺胃”。
皱胃才是牛真正的胃,通常被称为“真胃”,是牛的第四个胃,也是唯一具有消化腺体,可分泌消化酶的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化。皱胃可以消化吸收部分蛋白质,但基本上不消化吸收脂肪、纤维素及淀粉。
皱胃较容易出现溃疡,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饲料酸性过大、自体消化障碍或其它原因长期刺激皱胃有关,严重时则会出现皱胃穿孔或出血性贫血。减少青贮、酒糟及精料等酸性较大的饲料喂量,可以有效防止皱胃溃疡的出现。对于患牛应加强护理,减少酸性大的饲料喂量,多喂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饲草饲料。
概念
首先对反刍思维(rumination)进行研究的是 Nolen-Hoeksema,她和同事们对反刍思维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研究,她把反刍思维定义为一种非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它是一种被动、重复的思考负性情绪、专注于抑郁症状及其意义的无意识过程。反刍包括专注将注意力放在他的消极情绪和这种情绪可能带来的结果的行为或想法(Lyubomirsky and Nolen-Hoeksema 1995)。一些反刍的个体会隔离自己,使自己处在抑郁症状中并担心 这 些 症 状 可 能 带 来 的 后 果 (Koole et al. 1999 ; Nolen-Hoeksema 2000 ;Nolen-Hoeksema et al. 1994)。当个体在生活中遭遇负性事件时总会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我总是这样想很多”“我无法控制我的思想,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来做事情”,个体对所遭受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对事件的感受进行重复性的回想,这不但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反而使个体再次陷入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中。编制悲伤反刍量表的 Conway 指出当个人经验到自己所重视的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个人的专注力会锁定在获得重要目标有关的想法上,脑海里不断思考的内容具有弥散性、不具体,且多是指向自己的负性信息。
前人关于反刍思维结构的研究,使用广泛的是 Nolen-Hoeksema & Morrow(1991)的反刍思维量表,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反刍思维是单一维度的,只有少数研究的量表里认为反刍思维是多维的。即使是一维结构,反刍思维的定义也被多种方式概念化,例如有目的的对思想法、感受和症状的分析(Nolen-hoeksema,1987),是一种压 力 应 对 时 的 思维闯入。关于反刍思维的后一种定义在理论上和经验上更接近思维闯入。为了验证这个关系,Connor-Smith 和他的同事(2000)对压力反应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思维闯入与反刍思维都与无意识因素显著高相关。这种无意识因素无需意志努力,在个体意识之外,指导个体应对压力情境。反刍思维可以作为 Nolen-Hoeksema 定义的反刍反应的一个分量表,它是对问题和情绪的一种更有目的的洞察(Lyubomirsy&Nolen-Hoeksema,1995)。反刍思维和思维闯入都与忧虑、思虑特性有关,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对压力的非适应性反应。
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反刍思维看成是病理性的,它与多种消极情绪相关。但是很多学者对于反刍思维构成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Treynor等(2003)认为反刍思维由倾向于认知性的问题解决的适应性反省深思(reflective pondering)和倾向于关注负面刺激的非适应性的强迫思考(brooding)两个因素组成。前者可以减轻个体的抑郁症状而后者会使个体沉溺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Martin等(1996)提出了状态说观点区分出两种反刍状态:正常反刍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风格,它能缩短目标距离,接收来自环境间接的暗示,促进目标行为;而病理性反刍则是适应不良的反应风格,阻碍目标的达成。
反刍思维是一种伴随认知、情感、行为的复杂现象,它出现持久且难以摆脱,关于反刍思维的概念界定研究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心理病理性的认知风格,表现为对消极情绪和经历的反复思考。采用韩秀(2010)对反刍思维的定义:“反刍思维是个体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的症状、原因、结果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