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什么时候进入冬眠期 冬眠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2022-10-18 10:37:16

11月

乌龟一般在11月份会进入冬眠期。此时的温度降到10℃以下,食物也比较匮乏,所以它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准备冬眠。家养乌龟的话可以冬眠,也可以放在温室里养。冬眠的好处有很多,可以促进它性成熟,同时也能增强体质,一般温室养的龟容易生病,但自然冬眠的龟抗病能力会好一些。

乌龟一般在11月份会进入冬眠期。乌龟冬眠时间一般在11-4月份,当温度下降到15度以下的时候。期间,乌龟会不吃不喝,少有活动。不同乌龟冬眠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乌龟需要在泥或沙中冬眠,有些乌龟需要在水中冬眠。冬眠期间,乌龟会停止进食,不吃不喝,偶尔活动。4-10度是适宜乌龟过冬的温度,水温过低的话乌龟也会被冻死。

乌龟的冬眠期一般从11月开始,持续到来年的4月初。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乌龟开始冬眠的时间会不一样,关键还是得看温度。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下降到15度以下,乌龟会开始冬眠。当温度回升到15度以上,乌龟逐渐苏醒,温度达到18-20度开始摄食。不同种类的乌龟冬眠方式有所区别,比如陆龟一般在泥中或沙中冬眠,水龟需要在水中冬眠,否则会因失水而死。

乌龟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尾较短小。

调节机制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金背黄鼠的中枢活动,发现在入眠、深眠及激醒等不同的阶段,其中枢活动的核团都不一样,说明冬眠的各阶段是由不同的中枢调控的。尚未发现调控冬眠的特定中枢核团。脑电图的研究指出,冬眠时可能只有10%的神经元处于活动状态,冬眠和睡眠的脑电图颇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冬眠可能属于慢波睡眠的体温调节扩展。控制体温调节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在冬眠过程中也起着调控作用。升高冬眠型动物 PO/AH区的温度,可引起代谢产热减少而直肠温度下降;反之,降低此区的温度则增加产热引起直肠温度上升。这种反应与非冬眠型动物是一致的。而在深冬眠的动物则无此反应,若将PO/AH的温度降到1℃以下,这个反应又恢复,并引起激醒。而当动物正在激醒,体温上升时加温PO/AH,动物又会回到深眠中去。这表明冬眠动物的体温下降,并非体温调控失败,而是主动地扩大适应能力。冬眠动物对外界临界温度变化的监测,由警戒温度感受器执行,现知黄鼠的警戒温度感受器在中枢神经内部,而冬眠睡鼠则在后腿。

人们认为冬眠过程受多种内分泌腺体所调节,但是不同的实验动物或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很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故这方面的进展甚慢。报道较多的是松果腺和甲状腺与冬眠的关系,较为肯定松果腺为冬眠所需。甲状腺在冬眠时则减退,甚至在肥育期便开始减少分泌,以利脂肪的积累。5-羟色胺也参与某些动物的入眠过程。有学者曾在冬眠动物血液中发现冬眠触发物及抑制物。把触发物注射到活动动物体内,能诱使十三线黄鼠在非冬眠季节入眠,如加入抑制物则能阻止触发物作用。但这一发现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