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时蝗虫吃肉吗 哪些地区容易发生蝗灾?

2022-09-22 15:57:26

蝗灾时蝗虫不会吃人。

1、说起蝗虫,想必很多人都不生疏,中国作为一个蝗虫灾祸频发的国度,历代有多少研讨人员对蝗虫进行研讨并剖析,致力于消灭蝗虫,解决给我国农产品带来的伤害,它不仅是农民伯伯们的心头大恨,更对庄稼造成了不可言说的威逼,早些年产生的蝗虫灾祸,直到现在还印在人们的心中,更有“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的民间谚语,由此可见蝗虫过境有多恐怖了,今天就带大家来懂得一下什么是蝗虫过境。

2、蝗虫过境,指的就是铺天盖地而来,铺天盖地的蝗虫一定会对农产品造成特殊大的威逼,甚至会毁灭所有的农产品,不管对于农民还是任何人这都是非常大的灾害,所以蝗虫过境就是比方非常大的灾害即将来临。

3、有这么一种说法,“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充足可见蝗虫过境的伤害,它无疑对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极大的威逼。本身蝗虫就是害虫,之所以庄稼上喷洒的农药就是为了防止蝗虫的,如果成片成片的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可想而知对农产品造成的威逼以及效果会多么恐怖,这将是非常大的灾害,蝗虫过境指的就是灾祸即将到来。

4、蝗灾时蝗虫不会吃人,因为蝗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吃植物的,另一类是吃肉的,而产生蝗灾时的害虫是吃植物的蝗虫,所以不会对人造成威逼,只会对庄稼造成必定的影响。之所以会有蝗灾时蝗虫吃人这种流言,是因为大家混杂了蝗虫与蝈蝈,蝈蝈是食肉性动物,但是蝈蝈不会造成蝗灾,所以蝗虫是不食肉的。

易发地区

黄河流域蝗灾特点

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在大水泛滥后,则经常发生严重的旱灾。水、旱灾害的交替发生,使在沿湖、滨海、河泛、内涝地区出现许多大面积的荒滩或抛荒地,这就直接形成了适于飞蝗发生并猖獗的自然地理条件。郑州以下黄河河泛蝗区以及渤海湾蝗区也都直接受黄河历代决溢改道、入海水道的改变以及河口泥沙堆积等作用形成。因此,从对近代黄淮平原东亚飞蝗发生基地的分布及其近300年来蝗虫猖獗发生的原因,以及各地县(府、州)志所记载的资料,结合各河道历代变化分析中,可以认为:这一地域内东亚飞蝗发生基地以及蝗区的形成是与黄河河道的历代变迁有较密切的关系。此外,从东亚飞蝗发生基地在黄淮平原的形成时序上看,当前黄河在海口形成的三角洲蝗区应系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追溯黄淮平原的生成历史,推断最原始的东亚飞蝗发生地可能系郑州-开封东北至临清-禹城以南的古黄河冲积扇地带;河泛蝗区的形成次之,滨湖与内涝蝗区的形成则较为近期。黄河较大的改道对于河泛蝗区飞蝗发生地的形成以及滨湖蝗区的形成都有较明显的作用。

黄河中、下游沿岸的东亚飞蝗蝗区,除利津以下的滨海蝗区外,主要有两个类型:河漫滩蝗区(一般可分上、中、下3个滩区,中滩是飞蝗的主要发生地)和黄河故道及泛滥蝗区(黄河改道后遗留的故道和决口的泛滥区,即黄泛区)。黄河流量、水位与淹滩面积有一定相关性,一般是流量大、水位上升,淹滩面积增加,对东亚飞蝗在滩区的发生产生较大影响。上水时期与积水时间对东亚飞蝗的影响:5月份河水漫滩并于6月退水时。减轻当年夏蝗发生程度。7月上、中旬上水到8月上、中旬退水时,则秋蝗发生面积最小。8月底以前上水、退水,秋蝗随退水产卵,来年夏蝗则偏重发生。在9月上、中旬秋蝗产卵盛期上水时东亚飞蝗向未淹水的较高的老滩集中,来年夏蝗在较高地带常出现小面积高密度蝗群。如果连年黄河流量较小时,滩地上水面积减少,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增加;相反时,绝大部分滩地连年上水,则东亚飞蝗发生较轻。

由于黄河断流时间是夏秋季(7~9月)和春夏季(2~6月),这期间正是东亚飞蝗的发育和繁殖期,河道的断流直接影响河南、山东等省黄河滩地飞蝗的发生动态。据调查,在河南省黄河的20个断流年份中,有15年同时发生了100头/m2以上的高密度;从1971~1997年工27年的蝗虫发生情况分析,黄河流域东亚飞蝗重发生年份则有17年,除1985~1986年的发生与黄河无直接相关外,均与黄河断流直接有关。

广大牧区蝗灾特点

中国牧区总面积416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43%,北部和西北部广大牧区及农牧交错区则地处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年降水量约50~400mm,干旱发生频次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灾严重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广阔的草原包括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山地草原草甸地区。由于草原和草甸的地域性及植被类型的差异,那里的蝗虫发生特点与我国黄河流域农业区域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点为:种类多(约200种,去中可造成危害者约20多种)、分布广(不同类型的四季牧场及农牧交错区几乎均有蝗虫分布)、密度高(不同类型牧场均可发生较高密度的蝗虫)、食性广狭不一、优势蝗虫种群发生期迟早不同、某些优势蝗虫种群如西伯利亚蝗、意大利蝗、亚洲飞蝗等的扩散迁移与繁殖能力较强等。因此,草原蝗虫的成灾特点与农业区飞蝗成灾特点不同。牧区及农牧交错区蝗灾发生特点常由于草场退化、沙化、过渡放牧(草场牲畜载畜量超载)、泛垦草场等较为严重,这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也导致了某些蝗虫种群(特别是那些旱生类群)的猖獗发生与危害。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草原及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蝗害的治理上,除仍应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原则,并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和维护其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继续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方针,以达到保护草原和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