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22-09-14 14:37:25

1.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未开电源开关前,观察表针是否指零,如不指零,可调整表头上的螺丝使表针指零。

2. 将校正、测量开关扳在“校正”位置。

3. 插接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并预热数分钟(待指针完全稳定下来为止)调节“调正”器使电表满度指示。

4. 当使用(1)~(8)量程来测量电导率低于300的液体时,选用“低周“,这时将板向“低周“即可。

5.当使用(9)~(12)量程来测量电导率在300范围里的液体时,则将扳向”高周“。

6. 将量程选择开关扳到所需要的测量范围,如预先不知被测溶液电导率的大小,应先把其扳在最大电导率测量档,然后逐档下降,以防表针打弯。

7. 测量读数:一般的测量其“常数”的旋钮都打到0档,测量前调正(ADI)旋到最大值,然后再慢慢地调节,把测量开关打到校正档调好零点,选好量程,再把测量开关打到测量的位置然后再读数。

8. 极的使用:使用时用电极夹夹紧电极的胶木帽,并通过电极夹把电极固定在电极杆上。

工作原理

在电解质的溶液中,带电的离子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移动而传递电子,因此,具有导电作用。其导电能力的

强弱称为电导度S。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测量电导大小的方法,可用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以测出两个极间的电阻R。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 A(cm )反比。

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电导(G)是电阻(R)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通常为铂电极或铂黑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值与电极间距L(cm)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A(cm2)反比,即:

R =ρ×(L/A)

其中ρ为电阻率,是长1cm,截面积为1cm2导体的电阻,其大小决定于物质的本性。

据上式,导体的电导(G)可表示成下式:

G =1/R=(1/ρ)×(A/L)=K×(1/J)

其中,K=1/ρ称为电导率,J =L/A称为电极常数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指相距1cm的两平行电极间充以1cm3溶液时所具有的电导。由上式可见,当已知电极常数(J),并测出溶液电阻(R)或电导(G)时,即可求出电导率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