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具有相当的学术背景和深厚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建设并参与公共事务设计的行动者。
报刊或者书籍上经常有提到公知这个概念,可是公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具体指的是哪一些人呢?往往会把很多读者搞得一头雾水,下面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公知这个概念吧。
详细内容
01
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己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当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微博等网络环境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
02
公知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群体,可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但内涵和所指均不等同于公共知识分子 。现为对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定人群的特殊化简称。
03
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在中国正式使用是在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个概念,其共同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04
公知一词原是褒义词汇。原指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具备跨学科性,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公共话题发言,有专业背景具有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后“公知”一词社会声誉以直线下降的趋势演变为一个负面词汇,存在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造谣传谣,信口开河,以求博取眼球。
05
早期公知是知识分子群体中最亲民的一类人,肩负着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的作用。2011年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在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开始被简称为“公知”。在中国网络社会,一些人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地发表不成熟的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使“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了颠覆。使得许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识分子”的人讽刺为“公知”。很多语境中,“公知”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
脑力劳动者职业特征
脑力劳动者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们,如理论工作者、作家、教师、律师、编辑人员等。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经常性的使用脑力去分析、思维和记忆。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特征是:思维劳动大于体力劳动。这种职业表面看来十分清闲,只能劳动者本身深知其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