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特色是什么 游牧生产的活动是什么?

2022-08-19 09:09:50

1、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的民族,爱好歌舞、狩猎。

2、蒙古族: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3、回族:主要聚居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民喜欢养马、骡、驴、骆驼,还经常贩运牛、羊、骡子、骆驼等。

4、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等省区,苗族服饰式样繁多,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5、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等地,藏族服饰保留较为完整,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

游牧生产

在游牧生产活动中,牧民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们生活忙碌、艰苦,并经常遭遇一些难以预测的风险。日常生活中直接与牧业生产有关的事务便有:放牧、挤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毡子、照顾初生幼畜、治疗病畜、阉畜、收集畜粪作为燃料,等。有些牧民还有秋季"打草"(割牧草)以储草过冬的习惯。打草时间虽短(约花上2-3周),但需及时,因此需花费相当人力。更不用说,许多牧民的生产活动皆不限于牧业,他们有时还从事农作、狩猎、采集、贸易。过去有些游牧人群还从事对外劫掠,这也算是一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都需消耗许多人力。

放牧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项目,其中又包含许多工作,涉及不同季节、不同牲畜,也因此涉及各种技术。放牧技术好而又勤快的牧民,与经验差或又偷懒的牧民,其牲畜的成长、生产情况皆有天壤之别。秋季,有经验的牧民会赶着羊捡最肥美、最营养的草吃,且经常移动。羊动得多、吃得多才能够养膘。羊的膘够厚,便能活过艰苦的寒冬,在初春产下健康的羊羔。有经验的牧民,也常能够利用冬场之外最后的一点草资源,赶着牲畜游牧,尽量延迟进入冬草场,以多保留冬场的草让动物可赖以过冬。

牧民皆期望牲畜能多生产健康的幼畜;牲畜的生育经营,也是一项需要经验、知识与努力的工作。动物的选种、阉割、分群、交配都需在良好的经营控制之中,如此才能在适当季节让母畜生下幼畜。由于同类幼畜都在年中同一时段出生,因此"接羔"(接生小羊)季节牧民十分繁忙。小羊出生时或太弱需人工照顾,更普遍的是,小羊第一次吸母羊的奶有时需人协助,这也是协助母羊认识小羊的关键时刻。牧民皆倾向于维持最低数量的种畜(雄畜),其余的雄畜都需阉割。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选种、控制交配;另一方面,未阉割的雄畜难控制,发情时易躁怒,肉质也不好。挤奶、制酪、剪毛、屠宰、集粪等工作,直接涉及牧民日常衣食所需,或以相关产品来交换其他生活用品。挤奶、制酪在许多游牧社会中都是女人与老人从事的工作。在春、夏、秋季,几乎每日都要挤奶2-3次;即使在冬季与早春,也需挤一些畜奶以供食用。收集羊圈、牛圈中的粪便,晒干、堆积,以作为炊煮、取暖的燃料,这也是牧民的日常工作。即使牧地附近有山区林木,许多游牧人群仍视畜粪为最好及最稳定的燃料来源。剪毛作为日用(衣物、帐幕、绳索的原料)或出卖,也是一年中的重要工作。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