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所用材料的价值来衡量,一枚金牌价值约646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为5722元。奥运会金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无价的,如果在市场上价值至少在100万以上。
以目前所用材料的价值来衡量,一枚金牌价值约646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为5722元。而一枚银牌价值372英镑(约合人民币3295元),一枚铜牌价值约3英镑(约合人民币26元)。奥运金牌虽然称为金牌,但实际上是550克的白银镀上6克的黄金;银牌是550克白银,而铜牌实际上是450克红铜(95%的铜和5%的锌混合而成),所有奖牌的直径都是85毫米。
北京奥运会期间,根据奖牌设计方案除了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这些要求外,还设计了专门的包装盒。这个包装盒既能放置奖牌,又可打开成为一个特别的奖牌装饰架。北京奥组委的相关人士透露,尽管设计十分巧妙和新颖,但平均每块奖牌的制作成本不会高于1000元人民币。
奥运会金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无价的,如果在市场上价值至少在100万以上。
奥运会金牌虽然是一种荣耀,但是也有着不少的运动员曾经卖过,在很早的时期,有来自我国的一名运动员,就曾经把自己得到的金牌进行拍卖,甚至在当年达到了128万人民币的高价。不过这个人士却将自己拍卖所得的钱财通通捐给了慈善机构,可见的确是一位非常具有爱心的人士。
奖牌历史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奖牌,已经历了多次的变化。
1978年奥运会章程正式制定之前,对奖牌的制作并未作出具体规定。根据1978年制定的奥运章程规定,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银牌必须用纯度为92.5%的银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镀金6克。
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和制作,历来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负责,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都不参与。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只有第1和第2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冠军得一枚银牌,亚军得一枚铜牌。另外授予冠军橄榄枝皇冠,亚军是月桂枝皇冠。这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为50毫米。
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是至今唯一的不授予奖牌的奥运会,冠军们的奖品是值钱的艺术品。此后6届奥运会,奖牌分别由组委会独出心裁设计制作,形状各异。
1909年通过一项规定,对奖牌正面的设计实行标准化。奖牌的直径由30毫米(1908年伦敦)直到60毫米(1920年安特卫普)。
1928年,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奥利的象征胜利的设计。
1972年起卡西奥利的设计一直用于奖牌的正面,背面则由组委会加上自己的设计。
1984年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是由洛杉矶组利为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设计的奖牌图案一直沿用至今。
1928-1968年的奖牌两面都是卡西委会聘请的艺术家杜·斯特默尔设计的,直径60毫米、厚4毫米。冠军的金牌含有24K金6.5克。奖牌置于蓝天鹅绒的小匣中以防损坏。
除对获胜的选手授予奖牌外,对选手的其他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如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在通常的奖牌之外,组委会效法古罗马的方式,奖给冠军们一顶栎树叶制的皇冠,此外还奖给一株小栎树,让他们带回家,栽种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