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能帮助大脑细胞增长、活化,推迟其老化速度;促进脑内神经细胞成长的蛋白质分泌增多,也促使神经细胞增加,强化大脑记忆认知区块等。
美国一家医学研究机构最新研究,发现了心肺功能与大脑之间的某种联系。他们还在组织了1500人做测试,来论证跑步运动对人脑的作用。结论是那些常年跑步的人,大脑退化更慢,思维更敏捷,也会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1、帮助大脑细胞增长、活化
我们也许无法换一个脑袋,但是可以让脑细胞增长。年纪越大,我们体内的细胞代谢速率也会渐趋缓慢,而慢跑时大脑中的血管和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推迟其老化速度。此外,甚至可以增加掌管视觉和听觉的中脑(midbrain)、掌管记忆和认知的海马回(hippocampus)的神经元数量。
2、强化大脑记忆认知区块
2012年一项针对体型和认知力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中等身材、体型健康者(有长期运动习惯)在认知能力和多任务处理等表现上都比体重过重或是健康状态较差的人来得杰出,推测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有关,有良好饮食及运动习惯的人,在各项表现上也可以维持水平之上。
研究发现,持续半年每周一次跑40分钟的人,海马回体积会比没有此习惯者增加1%左右,同时在记忆力与语言能力表现上也有提升;促进脑内神经细胞成长的蛋白质分泌增多,也促使神经细胞增加,并强化连接神经细胞的接合部位。
3、有效减轻抑郁、负面情绪感
有慢跑习惯的人或许会发现,每当跑了一段长距离后,身体渐渐不会像刚开始跑时感到肌肉僵硬、费力,反而会处于一种舒适安定的状态,不会又喘又累、心情也较不易焦虑,这种转变被称为“跑者愉悦感”(Runner’shigh)。科学家分析,长时间运动后,身体会分泌使人平静、愉悦的化学物质,如内啡肽,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的类吗啡物质(endorphin)。
所以,慢跑不单只是可以帮助锻炼健康的体魄,对于心理层面也有振奋精神、保持心情愉快的正面作用。
呼吸节奏
跑步时,有意识地把双脚步伐节奏与呼吸节奏协调起来,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浅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跑步时呼吸急促,感气憋不畅时,是由于呼气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据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气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气量,就用口呼气,并有意识加大呼气的量和呼出的时间。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人体的氧气需求与排除体内多余的废气。人体安静休息时,每分钟约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气量) 约 500ml,也就是说,人体在安静时的每分钟呼吸交换量约5至6公升。尽管每分钟吸入体内的氧气多达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钟使用的氧气则只有 300ml左右。人体最大运动时的换气量可以达每分钟 100公升 (约安静时的20倍) ,但是人体的最大氧气摄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则只有每分钟3000ml。这种呼吸交换量增加,氧气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现象,似乎说明了呼吸并不是人体耐力运动表现的主要限制因素。
尽管呼吸的氧气交换量(外呼吸)比身体组织的氧气交换量(内呼吸)还多,但是对於呼吸循环系统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跳率、心脏每跳输出量、人体的血流分布或静脉的回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人体运动生理变项。
唯有运动时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运动生理反应,因此,适当了解跑步时的正确呼吸概念,也是相当有帮助的运动生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