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什么不允许穿汉服 汉服在礼仪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2-08-05 14:28:48

学校不允许穿“汉服”主要有3个原因:首先,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汉服;其次,穿着它上街的时候并不方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因此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最后,担心学生攀比,影响学习。

学校为什么不允许穿“汉服”?主要有3个原因:

首先,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汉服。虽然说现在在大街上似乎到处都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大家也见怪不怪了。但问题是,虽然大家对汉服的接受度比较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汉服。而且,汉服这样服装,在人群中还是比较显眼的,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专注学习。

其次,行动不便。很多款式的汉服看起来都十分“仙”,但穿着它上街的时候,也并不是那么方便的,尤其是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一不小心可能就要被人踩着裙摆,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因此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

最后,担心学生攀比。汉服虽说是一种传统服饰,但因为我们已经不再习惯这样的穿着,所以,一旦有人穿着汉服到学校,必然会引起“注目”。而学生之间是很容易互相比较的,如果因为服装的问题而影响学习,这是学校领导不愿意见到的。

礼仪中的运用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

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 《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衣裘帛。

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改童子垂髫为总发戴冠。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三公诸侯以及皇太子在三加之后,还会再加玄冕。

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

婚礼是嘉礼之一,可分为祭服婚礼、朝服婚礼、公服婚礼。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祭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士之妻服褖衣助祭。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