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和汉服的区别有:1、概念不同;2、材料不同;3、样式不同。汉服的定义非常明确,除了非汉族统治时期的衣服,他们可以统称为汉服。古装的定义其实是字面意思,“古装”是指古人穿的衣服,及时性更为突出。
有些不了解汉服的人,便常将汉服误认为是古装,或将古装当作汉服,其实是对民族服装的历史和传统缺乏足够了解的缘故。一些商家将古装、影视服、影楼服冠上“汉服”之名销售,如此误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显得唯利是图和不伦不类。汉服的定义非常明确,除了非汉族统治时期的衣服,他们可以统称为汉服。古装的定义其实是字面意思,“古装”是指古人穿的衣服,及时性更为突出。
1、概念不同:
汉服是汉民族的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代表。古装则是古代的服装,而古代的服装是可以分为各种民族不同的代表的,而不仅仅只是汉服。
2、材料不同:
古装的材料是有各种各样的,然而汉服的材料仅仅只有几种,汉服用料多会选用棉、麻、棉麻混纺、提花缎、织锦缎或者丝绸等。
3、样式不同:
因为古装在古代的时候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样式是多变的,然而汉服是根据汉民族的传统制作出来的服装,所以说样式上结合了汉民族的文化,显示了汉民族的特色。
主要特点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420年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