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柳三变即是宋代词人柳永。他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柳七。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这位风流才子的一生,几乎都在失意中度过。他参加数次科试,也曾满腔爱国心,也曾是鲜衣怒马少年郎,但皆是落榜。一恼之下,写了那首《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写完了,心情舒爽了,但仍留着写一份牵挂,一点小期许,希望那榜上能出现“柳永”二字。
可被宋仁宗听了去,于是那老头子说了,好吧,此人既留恋风月,我也莫要强求,放他去烟花柳巷,填词吧。这才是那句“奉旨”的由来。不知三变老兄听了后有没有悔青了肠子,估计那宋老头子也在等着他再作一首,“悔当初,错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但他只是默默地,收拾好了衣物,将卷了边泛黄的书卷摆好,推开刚刚置笔的文章,一甩云袖,抿嘴戏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官场上或许少了位字字珠玑的官员,但那风月楼底却多了位多情才子。
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