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指的是什么意思 春秋名称的起源是什么?

2022-07-22 16:35:06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的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指如果没有后天作用的加持,先天的东西很难长久。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出处为民间俗语。郭明伦等《冀鲁春秋》五章:“常言说得好:‘灯不拨不完,话不说不明。’真相一白,风吹云散,彼此都不再计较一言半语的偏激。”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指如果没有后天作用的加持,先天的东西很难长久。

以前没有电灯的时候,使用的都是煤油灯,灯芯烧的比较短的时候,只有一点火光,灯就不亮了,用东西把灯芯拨长,火苗变大了,灯就会亮起来。所以叫做灯不拨不亮。经过辩论,说出自己的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别人才会知道你说的是对的,所以就是理不辩不明。

这句话体现了因果联系的道理。“拨”是因,亮是“果”;“辨”是因,“明”是果。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名称起源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