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华历、夏历、中历、国历、俗称阴历。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朔所在日为初一。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
历法详情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朔所在日为初一。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以便家事活动,所以农历实为阴阳历。 每年包含内容: ①二十四节气交节日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分在12个月里。 ②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华历,是中国传统历法。
主要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固定单月小,双月大,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即闰腊月大。平年全年353~355天,闰年全年383~385天。
为了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所以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回归年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立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使用第一个不含二十四节气中任意一个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此外,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民间俗称农历为“阴历”,其实是广为流传的谬称。因为农历实际上属于阴阳历,所以错误的俗称“阴历”应该弃用。真正纯阴历的特征是:只考虑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而不考虑回归年长度。月份与季节无关,不设置闰月,新年可以出现在阳历的任何一天。比如伊斯兰历才是一种真正的纯阴历。
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15)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以后历法不断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只是优化计算精度,而规则相对保持稳定。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历(不属于阴历);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自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到当时的生活生产中。 《晋书·历志》中有一段文字,可以很好的概括农历的起源:“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创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 所谓轩辕黄帝时期创制的《调历》便已经属于阴阳合历了。
从出土的甲骨文和中国典籍的记载来看,现时阴阳合历的规则不会晚于殷商时期。 殷商时期的历法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夏朝虽然没有出土实物但我国典籍正史的记载是可信并值得参考的。从上古六历到至今,中国历史多次修订历法,提升计算的精准度。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 汉朝以前的中国历法以365.25日为一岁实(回归年),计算月亮圆缺为一个历月,使用闰月来协调两者的关系;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
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这部历法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使用夏正建寅,确立使用无中气置闰之法则,自此之后中国历朝历代所颁布的历法版本,均为在此基础之上的算法修订,规则改动甚少,只有从平气平朔到定气定朔的改动,为了更符合天体运行,提升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