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基建、工业互联网不断利好,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加速步入深化落地与应用实施阶段,对相关IT人才数量需求与日俱增的同时,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面对新形势,高校作为互联网高精尖人才培养基地,急需解决如何与产业高效对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同步互联网行业前沿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教学体系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携手高校迎接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7月8日,千锋教育举办的“聚力新基建 协同新高教——2020年千锋教育教研中台战略发布会”在云端盛大开幕。本次会议对千锋教育教研中台生态共同体进行了集中发布,并聚焦千锋教育教研中台战略中的高教协同中台在高校、企业、学子三方面所带来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做了精彩阐述。
(2020千锋教育教研中台战略发布会在云端盛大召开)
千锋教育高教协同中台正式发布,打造高校一站式协同服务解决方案
为了培养新基建、工业互联网核心人才,高校需加强自身与企业及人才间的协同联动能力。基于此,千锋教育结合近十年探索与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全面实现高教协同服务为目标,在发布会重磅发布了高教协同中台。该中台的全面推行将进一步整合千锋教研与社会资源,推动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基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布会过程中,千锋教育院校合作部总监顾老师提到,千锋教育高教协同中台在全面贯彻产教融合助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落实产学合作促进教学体系改革以及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全生态就业模型”三个方面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全面贯彻产教融合助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包括共同推动教学解决方案建设,如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在线平台、共建双创基地、新工科建设、实践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解决方案和模块,在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共建”的深度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高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同时用创新教学理念升级课程体系,采用“双模双轨制”的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施教,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强的实践环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升高校品牌价值与专业内涵。
(千锋教育顾老师就高教协同中台如何赋能高校做具体阐述)
谈到“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全生态就业模型’”,顾老师表示,在技术快速变化的今天,企业、高校、学员均面临着不同困境,从一定层面上来看是由于缺乏整合并合理分配各方资源和优势的协同平台。正因如此,千锋教育在高教协同中台部署了“学习型社团建设、学生竞赛辅导、实习实训承接、专业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就业、企业内部推荐“等系列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从学生兴趣引导、技术提升、竞赛指导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优质就业的全生态就业模型,利用千锋教育多年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经验,充分解决在校学生对行业发展不了解、对技术掌握不足够、对就业环境不清楚、对职业规划迷茫等多重问题。
高教协同中台依托锋云智慧平台承载解决方案落地应用
当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基建大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进一步保障高校课堂能够同步前沿技术发展,让高校师生对接到更多企业的真实项目资源,千锋教育凭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资源,面向高校量身打造了锋云智慧平台,且该平台将承载高教协同中台的解决方案落地应用。锋云智慧平台致力于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协同服务,拥有直播授课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云项目实训、云就业辅导、云技术讲座、精品在线课程六大核心功能,可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助力“线上教学、线上实践”更好地实现。与此同时,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锋云智慧平台能够为师生进行实时教学分析和学生学习分析,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智能化课程推荐,量身定制学习提升路线,通过学习闯关、学生进阶等趣味性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学习效果。
(千锋教育高教协同中台助力高校教育改革)
(锋云智慧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协同服务)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作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历来备受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作为业内校企合作成果领先的企业,千锋教育一直致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截止目前,千锋教育获批的协同育人项目近七百个,与29个省市600多所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在江西、山东、河南等省份投入并建成了50余所高校实验室,累计为高校举办实训7000余次,组织实施各类讲座5万余场,年影响超10万名学生,培训招生2万余人,以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的“产学研”能力,实实在在为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作出了贡献。
相信,高教协同中台作为千锋教育教研中台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融合产研学多方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利用紧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将持续强化企业、高校、学生三方协同能力,赋能高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为我国新基建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